为什么有些母猫不粘人?_母猫绝育后会有什么变化?

1:为什么有些母猫不粘人?

我感觉母猫多半不粘人,很厉害,很清高,我家里原来养的母猫都很高冷,相反,公猫很温顺,虽然有时候会打架争地盘,但大多数都性格很好,也很依赖人。另外一方面应该跟它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系,母猫不够警觉的话很难保护好它们的孩子,公猫反倒没那么容易紧张。个人看法

2:母猫绝育后会有什么变化?

母猫绝育后性情大变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之前很温顺,绝育后很凶狠,因为麻药要过了,开始感觉到疼了,猫咪感到心情烦躁。

  另一种是之前很焦躁,后来很温顺,是因为以前在猫咪发情的时候,它们的性格会变得焦躁不安,情绪容易受到干扰,发情的时候还喜欢“叫春”,喜欢随地大小便。而做完绝育之后的猫咪,这些发情时候的麻烦就会消失,它们会重新变得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的生活。性格方面会变得比较的淡定,那种容易焦躁不安的情绪会少很多。绝育后的猫咪没有了什么欲望,所以性格也会安定许多。

  母猫绝育后的注意事项:

  1、母猫也像人一样,手术后身心都比较脆弱,需要主人细心呵护。麻醉苏醒前尽量在医院护理,避免手术后麻醉未苏醒时母猫小便浸湿腹部伤口处的消毒纱布。手术后前三天要使用抗生素和止疼的针剂或药物。术后多多鼓励猫咪自行饮水,饲喂营养全面的食物。多观察母猫大小便是否正常,恢复期内,应穿戴手术服,避免猫咪舔舐伤口造成污染。

  2、母猫绝育术后应补充优质、好消化的肉类、鱼类蛋白质。切忌给猫咪过量食补,甚至暴饮暴食,这样会让猫咪身体出现过激反应,造成消化不良。尽量避免猫咪吃动物内脏、牛羊肉、人吃的熟食等“红灯区食品”。还应避免非常规食物,尤其是自制食品出现在猫咪的餐盘上,以免引起过敏。建议听取医生意见给猫咪食用专业的术后护理宠物食品

3:母猫做绝育,会有什么危害?

爱它,就不要盲目绝育

下面是引用罗纳德·海因斯医生,动物医学专家所写的内容回答:

在五十年的行医过程中我(作者)为无数猫狗进行过绝育手术。我本是绝育的无条件支持者,“绝育?毫无疑问且理所当然不是吗!”随着时间流逝,态度也出现了改变。许多兽医和曾经的我一样,认为所有猫狗都应该绝育,不过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直接。

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加,我开始意识到进行绝育手术的众多原因并非基于科学,也不是基于宠物的长期健康。不少疑难杂症甚至可以追溯至年幼时过早进行绝育手术。

宠物绝育简史

120世纪40年代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除了大城市,兽医并不经常进行宠物猫狗绝育手术。大城市饲主对于宠物猫狗不停发情、产崽不胜其烦,急需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戊巴比妥钠麻醉剂的出现为人们送来了福音,随着这种新型麻醉剂的出现,宠物绝育手术可行性大增,无尽的发情,海量的小猫小狗终于有了解决办法。

220世纪50年代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迎来了复苏与重建。20世纪50年代抬头的人道主义运动也将目光转向了宠物绝育上。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宠物绝育变味了,这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而进一步变成了“公民义务”(civic duty)。“养宠?那你一定就要给他/她绝育”这一转变的主要推手是ASPCA(美国防止动物虐待协会)——大家可以记住这个名字,关于这些组织下文还会提到。

320世纪60年代中叶

由ASPCA起头,免费绝育手术及绝育手术补贴席卷全美国。正是这一时期开始,全美国范围内的不少人道组织开始公开抵制、禁止收养未绝育的流浪动

420世纪70-80年代

自1975年起,马里兰州的防止动物虐待协会带头为幼年流浪猫狗进行绝育,在此之前大多数兽医不会这样做。协会这样做是为了符合规定:没绝育就不能被领养。所以他们不管动物年龄几何,是否成年,开始进行一刀切的绝育手术。

说来好玩,我(作者海因斯博士)在当时就是他们的兽医之一。这类手术我本人亦有参与,甚至在1981年还在德州圣安东尼奥照葫芦画瓢复制了个一模一样的绝育项目,给未成年流浪猫狗绝育。

面临大量无辜流浪动物无人领养,不得不安乐死的困境,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当时推行这类政策纯粹是出自一片好意。小奶猫小奶狗几乎淹没了为数不多的动物收容机构,这些意外怀孕的产物往往无人领养,最终死路一条。兽医们都想着“如果每只宠物都能绝育的话,这些不必要的悲剧就不会那么多了。”

全职兽医开始入驻流浪动物收容所,为年幼的流浪猫狗进行绝育手术。这些流浪动物收容所兽医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组织,甚至出资创办刊物。

流浪动物收容所的驻站兽医开始凝结成一股无法忽视的势力,他们是幼年猫狗绝育的坚定支持者,甚至得到了美国动物医学协会AVMA的肯定。

未成年绝育:当习惯变为规定

给未成年宠物尽早绝育慢慢成为“规定”。纵然有一些执业兽医提出过质疑,但由于执业兽医人员分散,这一群体的发声就被盖过了。

这里我需要为各位读者解释一下许多规章制度的出台是怎么回事。包括幼年绝育、频繁疫苗注射等等,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主体不是执业兽医。以美国动物医学协会AVMA为例,协会中不进行临床执业的兽医们往往大权在握,有着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力,以他们的观点为准,制造出来政策往往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国家法律制定及联邦条例,更大大影响了公众观点。

反观大家会接触到的执业兽医们,即便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未能形成有效的组织,也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资源去参与上层决策制定。最后只好当牵线木偶了,上面说什么就做什么吧。话说回来,协会政策制定会议真是又臭又长,就好像连着看几小时新闻联播一样。

下图英国一幼年绝育广告,8-12周绝育

未成年绝育:不止是规定,更有偏好

有医生喜欢给没成年猫狗绝育的原因其实没那么复杂,单纯只是:比较好做。

对此有不少非常务实的理由:

1.未成年宠物的生殖系统更不容易大出血,甚至一些年幼宠物绝育时,体内缝合都不需要。

2.未成年宠物体脂组织更少,对手术、缝合等操作的阻碍减低很多

3.未成年宠物伤口愈合极快,快至五天内切口完好愈合

4.给幼年宠物尽早绝育可以避免发情期无法绝育的窘境。处于发情期的母猫/狗手术中会大出血,手术难度极高。

5.相比给成年猫狗进行手术所耗费的人力、器材,给幼年宠物进行手术省力、省事又不累。

6.不少医生们真的不知道幼年绝育有坏处,大家只是希望早些绝育,省却之后可能产生的麻烦

不过以上这些理由和宠物的长期健康有关系吗?不一定。

那你先告诉我,绝育益处是不是大于坏处?

随口总结给你开个空头支票确实比较方便,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没有答案。没有人可以确实回答这问题,比较傻瓜化的方式是:兼听则明。网络上有海量资料可供查询,想明白这些你并不需要考取兽医执照或是做一个科学家,大胆去学习,去看!

接下来,我们从科学角度出发,给大家一些资料供参考。

绝育的好处

绝育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乳腺肿瘤几率下降

动物医学界发现,未绝育、或是绝育前发情超过两次以上的母狗更容易出现乳房肿块。

发情时,动物体内的一些荷尔蒙(激素)飙升,这种荷尔蒙飙升现象经历越多,乳腺肿瘤越容易出现。

狗乳腺肿瘤的危险性并没有那么高。据调查,狗乳腺肿瘤致死率仅仅6%*。在狗6、8、10岁的患病率分别为1%、6%和13%。拿人类做个对比就比较好懂了,45岁女性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高达55.6%*。

母猫患上乳腺肿瘤的案例相比狗少得多;与狗一样,绝育可以减少这类疾病的出现几率。*但是有一点跟狗不一样,那就是猫乳腺肿瘤危险性高得多。如果未绝育中年母猫出现奇怪的乳房硬块,需要立刻送医排查。

杜绝子宫蓄脓

子宫蓄脓的产生来自动物体内荷尔蒙的过度刺激,结果在生殖系统中聚积了脓液。这一疾病的出现在未绝育的老年母猫、母狗身上。老年母狗患病几率大约在1-15%,猫则是7%左右。这一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及早发现危险度不高。(要是发现的晚么...)

不再发情

想找一个恰当的词语去形容母狗发情期很难,也许“乱七八糟”可以?母狗的发情期持续6-11天,间隔5-10个月。这段时间内,母狗很会吃醋(渴望被关注)撒尿频繁,流出带血液体。发情期散发出的气息还会把周围的公狗吸引到你家附近。

比狗更麻烦,母猫发情频率高得多,如果不细心观察甚至察觉不到休止期。打滚、夜嚎一刻不休。和狗不同,猫不会发情期出血。整个发情周期持续4-10天不等。

外出意外几率下降

绝育过的猫狗即便外出也会尽量于家周围活动,反之,没绝育的猫狗容易跑远,意外出现几率大幅上升,争斗、车祸、捕食者都是致命的。可话说回来,让宠物独自跑出去乱晃本身就是不负责的,不管是否绝育。

不再有尿液标记行为

公猫在发情期会喷射气味强烈的尿液(垂直喷射在墙面上,不是尿地上),一些母猫也会!当绝育后,大部分公猫就不再喷尿了。

睾丸癌

公猫很难得睾丸癌,几率极低.

未绝育公狗有睾丸癌的风险,患病率约为7%。也就是说,每100只未绝育公狗中有7只会在晚年患上睾丸肿瘤。这些肿瘤通过外科手术即可移除。

需要提醒的是,睾丸不下垂的狗换上睾丸癌的几率尤其高*这类狗最好成年后立刻绝育。

减少攻击行为

有攻击倾向的狗,或是与“舍友”关系极差的猫,在绝育后往往更平静、温顺。然而,造成猫狗有攻击行为的原因非常多,千万别觉得绝育就是一招制胜的绝招,有时绝育了还是无法解决问题。

前列腺疾病

猫狗罹患前列腺癌的情况非常罕见,不过和人类一样,年老的未绝育公狗很多会患上前列腺肥大。

公狗

出现前列腺肥大的狗通常会排便不畅(人是排尿不畅,狗很少这样)。如果出现前列腺肥大,当即手术切除睾丸就行了,症状会很快消失。此外,除了动刀子还有不错的药物可以克制狗前列腺肥大

公猫

未绝育公猫出现前列腺肥大的情况几乎没有

降低肛门肿瘤患病率

这类肿瘤叫肛门旁腺瘤(perianal adenoma)。老年又没绝育的公狗时不时就患上这类疾病。好在这种肿瘤大多是良性肿瘤,80%左右。这是老年公狗最常见肿瘤TOP3之一,母狗也偶发。研究者们发现,这种肿瘤的良性版本在绝育后的公狗身上更为少见,绝育大抵能避免肛门旁腺瘤的良性版本。但是呢,剩下那20%,可能致命的恶性肛门旁腺瘤发病率无论是否绝育没有区别。

猫没有这类问题存在

控制流浪猫狗数量?

如果你是一个不负责的主人,那这一条绝对成立。假如猫狗到处乱跑,乱繁殖交配,那么直接绝育确实是不错的办法。这一条我们将在下面细细说。

寿命更长?

并没有任何一项详实的科学研究证明绝育后的猫狗一定能比未绝育的更长寿。一些统计结果显示绝育猫狗寿命更长*,可能是因为注重绝育的饲主对于医疗、照料更用心,或是绝育后的猫、狗活动范围变小,意外几率大幅度下降;说白了是统计学造成的幻觉。

以审慎的态度,我们不能直接断言: “绝育就一定能比不绝育长寿。”

绝育的坏处

也许没有人告诉你,但是俺会告诉你

好吧,科学研究发现绝育带来的问题有哪些?控制流浪猫狗数量:错误推论

没错,绝育的猫狗不能繁殖。但是,负责的饲主才是阻止流浪猫狗数量过多的最重要防线。一个接受“要绝育”观念的饲主,不管绝育与否也不会让宠物乱跑。狗会咬人,是把狗牙全拔了还是牵好狗?完善的猫狗饲主教育与严格的法律法规才是制止过量流浪猫狗的最重要举措——而不是指望手术刀能代劳。

以瑞典的例子来看,控制流浪猫狗数量并不在乎于绝育与否。在瑞典,雌犬绝育率仅仅7%,而全国的流浪狗数量接近没有;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们那儿的饲主比我们更负责。

骨结构异常

给宠物过早绝育会产生一系列问题,骨骼是其中之一。随着动物的成长,生殖系统分泌的荷尔蒙参与决定骨骼的长度与形状。当绝育手术过早实施,身体一下子失去这类荷尔蒙会使得骨骼生长失控,成长周期变长、比例失调。进而让宠物不正常变高,骨骼形状也异常一些。

听着不严重?这种不正常发育使得骨骼、韧带偏离大自然的蓝图,运动更不正常、更容易摔倒。

这让狗的膝盖受到严重威胁。狗身上出现这一现象并没有在学界引起关注,但是牲畜方面则是相反。

不用说,猫也同样适用以上情况。对猫过早进行绝育手术,会引发骨骼发育异常。

Osteosarcoma:骨癌

先说好消息,猫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至少没有可靠数据表明该问题存在。

骨肉瘤多见于大型犬,他们的骨骼已经过度生长,使得他们更容易被骨肉瘤影响。在一岁前进行绝育的话,会显著提高罹患骨肉瘤的几率。

糖尿病

绝育后的动物肥胖趋势明显。对猫来说,肥胖会极大幅度增加糖尿病患病率。

同样的事情是否一样影响狗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知道这些影响人,表明性激素缺失与糖尿病、肥胖、骨骼力量之间有关系的研究并不鲜见*。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联系在猫、狗身上一样存在。

甲状腺功能减退

咳咳,注意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而不是亢进。狗身上出现这毛病的几率比猫高。同未绝育过的狗相比,绝育的狗更容易患上甲状腺功能减退。

肥胖

绝育后的宠物更容易发胖,这毫无疑问。尤其是在第一次发情前进行绝育会增加绝育后的肥胖几率。

对,没错,限制热量摄入是可以预防、遏制这种情况,可是认真想想,这样不就是坐着说话腰不疼吗?实际做起来,真的比嘴上说难太多了。

韧带、骨骼疾病与并发关节炎

绝育造成的肥胖,还是绝育产生的关节力量减弱、结构异常,这二者到底是哪个造成宠物交叉韧带撕裂、髋部问题及关节炎我们没法下定论。也许很多绝育宠物活动量骤减也有关系?无论如何,动物医学界发现这些问题在绝育后的宠物身上最常见。

尿失禁

绝育的雌犬更容易尿失禁,猫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至少罕见。出现尿失禁的绝育雌犬在运用雌性荷尔蒙疗法后会出现改善。这种荷尔蒙就是绝育后缺失的那一环。

尿路问题

D狗

绝育后的雌犬更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其原因是由于绝育产生的肥胖,还是绝育本身仍需考量

C猫

有论调认为过早绝育的公猫更容易出现尿路问题,近年来这类论调日益增多。可是话说回来:公猫天生细小的尿道本来就容易因为水份缺失和饮食不对头而梗阻,加上公猫发情那个架势,让几乎所有公猫都被绝育了——考虑到这两点,你很难下结论绝育一定会增加公猫尿路梗阻的几率。更何况,没有任何科学研究支持这一点,所以止步于都市传说吧。

血管瘤/癌

这种癌症多发于狗身上。根据统计显示,绝育过的狗罹患这种病症的几率更高.

可是我朋友/网友都告诉我说不绝育会得病、会短寿!

会得什么病,几率大致如何上文已经说了。所有的生物,不管是我们人还是宠物只要是活着就有一定风险。当我们死亡的时候,几乎都不是“老死的”,大多是因为一些疾病。确实,绝育降低了个别疾病的患病率,可与大家流传的信息不同——没有可信的科学证据表面绝育后的猫狗就能更长寿。为宠物进行绝育有很多合理、正当的原因,但是“绝育=健康长寿+快乐”这种等式并不是其中之一。

为宠物进行绝育有很多合理、正当的原因,但是“绝育=健康长寿+快乐”这种等式并不是其中之一。

根据我与同仁间的说法,欧洲宠物绝育率比美国低不少。可是,也没证据表明欧洲宠物平均寿命会比北美短。

讽刺的是,极力倡宣称绝育后的宠物更长命,科学研究却打脸。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四岁前绝育的雌性罗特威尔犬,寿命比没绝育的罗特威尔雌犬短寿30%。

这一结果与人类方面的研究不谋而合,人类女性如果在50岁前移除卵巢,其寿命会大幅缩短。

绝育倡导者很喜欢用统计图表告诉你“你看,这些绝育的动物活的久”——就像我之前说的,你怎么知道是绝育产生影响,还是饲主间养育方式、医疗护理水平差异造成的不同呢?统计数据可以选择性统计,人为操纵、曲解尤其方便,这对正方反方都是一样的,千万别看了几个图标就全盘接受对方说法。这类长期跟踪研究因为耗费巨大且利润微薄,没有大学乐意做。进行这类研究的单位大多是宠物保险公司,倒是有保险公司

未成年绝育:画皮

在美国,倡导宠物成年之前就尽早绝育的呼声不绝于耳。看过上文的读者都明白,这种说辞完全没有科学道理,对宠物还很危险。(这股风潮甚至影响中国)既然没有科学根据,为什么美国社会如此偏好给年幼宠物绝育?与所有类似怪圈一样,因为有幕后推手。

美国宠物绝育同盟

许多强大的社会组织推崇绝育,有的目标崇高有的不然。这些组织的目标终归是一样的:多多绝育。倒不是说这幕后有什么吓人的邪恶大联盟,只是这些组织有着共同目标,所以结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盟友关系。这其中包括ASPAC、AVMA、HSUS、PETA、Winn Foundation、VCA Antech Inc. 、Banfield/Petsmart等等。基本上,这些组织只会猛力推荐绝育甚至大力鼓励幼年绝育有益无害。绝育有什么坏处?一众权威机构支支吾吾语焉不详。

过早进行绝育产生的危害自从20世纪70年代就有发现,时至2016年的今天依旧如此,年年有发现,然而你从未听说——或者说一些人不想要你知道。

在今年(2016)又有多项研究出炉,表明一岁前对宠物绝育(或第一次发情前)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说来好玩,有一个”宠物疫苗同盟”目的就是给宠物多扎疫苗。2002年还被一位德克萨斯州的大胆兽医集体起诉了。Vet Sues Due To Over Vaccination Of Dogs And Cats-2002 Louetta Spring Texas 同样的,无论你是兽医还是一位普通饲主,没有人会告诉你动物疫苗免疫周期研究讲了点啥——硕腾的人只是给你疫苗再跟你说“每年都要打哦”。

我决定给宠物绝育,该如何降低绝育产生的负面效果?

在正确的时机,以合适的理由为宠物进行绝育手术是正当合理的,没人反对!如果你的猫咪狗狗年纪还小,别急着给他们绝育。如果你的猫、狗成年了,但是你对他们的发情行为可以忍受,相处没有不愉快,也不用因为道德绑架而去绝育。

纯室内猫合适在性成熟后再绝育。这个年龄并不一定,通常是10个月到1岁以上。有一个判断方式是看猫的犬齿,如果他们的犬齿彻底长成,长度对头——基本上就是性成熟了。确实,检测血液荷尔蒙水平更科学精确,不过大多数医院没这个条件。多年临床经验表明看犬牙这个办法还是很可靠准确的。

公猫

没绝育公猫的最大问题是喷尿标记近乎无法忍受。如果你的猫不喷尿,精神食欲ok,那好,不绝育也没事。反之为了你好家人好,切了吧。(译者的建议是越晚越好,公猫发情期绝育手术难度很低)

不要让未绝育的公猫出门乱晃。我建议100%室内养猫,你要是想让猫出门晃悠——这确是你的个人选择,但也要做好准备面临风险。未绝育公猫容易牵扯进打斗,咬伤;感染猫白血病、猫艾滋病的几率并不低。

母猫

母猫绝育最佳时机是完整发情一次之后,这样一来避免了很多麻烦,尤其降低了绝育后肥胖几率(要是不限制食物还是会肥的!)。难点在于,发情期的母猫容易跑出去,而且发情期间隔较短,需要在此期间手术。技术上讲,发情期的母猫可以绝育,只是手术难度高,很多医生不喜欢这这种手术。

4:猫咪做完绝育是不是特别粘人啊?

一说是猫绝育以后因为激素变化性格会变,甚至开始返回幼猫时期。幼猫多粘猫妈妈啊,这是把你当猫妈妈撒娇了。

另一说是猫醒了麻药伤口痛的时候看见是你在照顾,这时候猫受了伤又害怕又脆弱。你的照顾让它觉得你是个值得信任交付肚皮的,所以之后会把你当“头猫”对待。

发布于 2022-03-20 22:57:37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0
上一篇:公猫绝育什么时候做好?_公猫什么时候做绝育手术比较好? 下一篇:猫瘟病毒怎么消毒?_请问犬细小病毒会传染给猫吗?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 请填写验证码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